您好,欢迎来到四川省金堂中学
四川省金堂中学

咨询电话:19182092925(微信同步)

通知公告tzgg

成都市课改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(顾中雪老师)

来源:本站    时间:2020-07-13  
摘要:
“体验式阅读”是课改后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方法之一。在一次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困境中,我结合大家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反思,发现我们对“体验”认识的几个误区:不顾文本,“伪体验”;不顾学情,“泛体验”; 不顾效率,“强体验”; 不讲知识,“空体验”。为了避免再次踏入这些误区,总结出了一些应对策略:教学设计之前摸清学情、剖析文本、分清层次;课堂教学中,充分激趣、由浅入深、平等对话、正确评价;课后,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、日常生活和漫长的人生中去加深体验。
 
关键词:体验式阅读;   误区;   应对策略
正文:
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着重强调了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,要求老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“加深理解和体验”,“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、体验和理解”,通过“诵读”“以利于积累、体验、培养语感”①。在这些表述中,我充分地认识到了“体验”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程度。于是,在教学设计中,几乎每一课时都设计了学生“体验”的环节,并认真地践行着。在课堂上,我要求学生时时刻刻以一个自主个体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,保持了学生参与阅读分享的强烈的积极性和探究欲,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、在体验中创造、在体验中提高文学素养。这种“体验式”阅读教学让我的课堂气氛很活跃、学生思考很积极,一度让我尝到了甜头,以为自己找到了课堂制胜的无往不利的法宝。
但这一天,一节我精心设计的“体验式”阅读教学课却让我陷入了困境。
 
一、课例回放
这是在《兰亭集序》的第二课时。因为第一课时已经让学生独立完成勾画批注自主学习,并且通过质疑答疑的方式解决了字词障碍。所以在我的设计中,第二课时的重点就放在“探究作者写作主旨”上了,这可是体验式阅读的好时机。为了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“体验”得出正确的理解,我尽力在做一件事: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、品味、感受,体验出作者那样一种特殊的生死观念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我提前让学生对魏晋风度进行了了解,还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插入了对作者人生经历的介绍。见学生还是没有“开窍”,我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句子“夫人之相与,俯仰一世……”、“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”进行反复的朗读、品味,结果还是“启而不发”,课堂一度冷场。眼看我一直信奉的“体验式”阅读陷入了困境,我又使出了“杀手锏”——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放任他们结合自己的体会做随心所欲的猜想,但学生们还是不领情,没有人能领会到王羲之的生死观。直到快下课了,还是没有打破僵局,学生们仍然没能按照我的设计,通过“体验”实现解读主旨的目标,我只好匆匆忙忙地直接将答案告诉了他们。
不是说“体验式”阅读教学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的阅读形式吗?不是说品味、感受、体会是最好的课堂形式吗?不是说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现”吗?为什么同样的学生、同样的反复启发到了这篇课文就不灵验了呢?是我的素质不够,还是我的学生能力不够?
 
二、课例反思
问题究竟出在哪里?我对自己的“体验式”阅读教学观进行了重新审视,通过与多位同行交流,我发现也有不少老师和我一样在理解实施“体验式”阅读时陷入了一些误区,而这些误区常常让我们陷入“放得开”却“收不回”的窘境。
误区一:不顾文本,“伪体验”。
在“体验式阅读”教学中,为了让学生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,自由地解读课文,我们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在思考、讨论、发言上,常常会淡化了对文本本身的内容的关注。为了体现自己是在“用教材教”而不是在“教教材”,老师有时会在学生对课文都还不是很熟悉的时候,就加入很多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去进行体验。但是,脱离了文本的体验,无论有多深多广都已经背离了我们语文学习的本意。其实,我们教材选择的课文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,不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,本身就饱含了精彩的文字功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。从文本出发、尊重文本、深入文本的“体验式”阅读才是真正尊重教材的做法。